|
| 臺中鐵路高架計畫10座車站全部完成發包,未來將可在松竹及大慶車站與捷運無縫轉乘 |
|
|
(本刊訊)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北起豐原車站以北約2公里處,南迄大慶車站以南約1.3公里處,全長約21.7公里,目前工程已全部發包施工中,預定104年底高架化通車啟用,106年3月全部完工。 本計畫除了將現有鐵路及車站改建高架化外,另增設豐南、頭家厝、松竹、精武與五權等5座高架通勤車站,使鐵路達到捷運化的功能,並且在松竹及大慶車站,可分別與捷運綠線相互無縫轉乘。現有臺中車站及第一月台是國家二級古蹟,為保存此百年以上歷史古蹟,新的高架化車站設於北端約125公尺處,保持適當開放空間,塑造與古蹟車站良好的對話氛圍,台鐵局善用此一契機,將保留的古蹟車站、20號倉庫及車站高架化後的橋下空間,規劃為鐵道文化藝術園區,完成後將是古蹟活化再利用成功的典範。豐原車站東側現地高程較西側高約2.4公尺,車站的高程設計因地面層以西側為基準,樓層高度3.4公尺,故2樓穿堂層略高於東側僅約1公尺,如此創造出兩層的更多商業空間,可供糕餅及農產品特售販賣使用,發揚在地糕餅及農特產業。 各車站出入口周圍依據在地特有歷史典故、地形地物或產物特色,特別設計其專屬符號,加強各車站之視覺辨識;結構設計上採簡潔的門形柱梁與縱向的預力箱形梁設計,月台層側板及雨庇均採具現代感的金屬建材以半包覆方式處理,外觀新穎、美輪美奐;至於空間、設施及動線方面,均以行動不便者使用無障礙且友善之考量來設計。 本計畫各項工程正朝既定目標全面展開施工中,完工後可消除現有17處平交道、18處地下道及3處陸橋,確保交通便捷與安全;也消除百年多來鐵路的分隔,重新縫合都巿空間並促進均衡發展。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秉持優良傳統,重視施工品質,應用環保、節能之綠色工法與技術,再造臺中繁榮新風華,創造優質、永續的生活環境,還請市民朋友繼續給予支持與鼓勵。(曾義探) |
|
|
|
| 風華的蛻變-臺鐵林邊溪橋改善計畫執行成果 |
|
|
一、前言: 林邊鄉位於屏東縣西部中段沿海,北臨南州鄉,東鄰佳冬鄉,西北連東港鎮,東北連新埤鄉,西及南濱台灣海峽,該鄉地處屏東平原之上,由林邊溪及其支流沖積而成,居民產業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主,但因為超抽地下水,導致了嚴重的地層下陷,鄉境內平日約有1/3的土地低於海平面,洪水及海水倒灌時有所聞。 行政院為解決臺鐵林邊溪橋防洪通 水斷面不足及遇雨淹水阻斷行車問題,特於95.5.21指示,將本計畫納入經濟部水利署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」優先辦理。 二、計畫緣起 臺鐵林邊溪橋位於臺鐵屏東線(橋中心里程為K54+791),現況為一單線非電化鋼梁橋,橋長約413公尺,現有橋梁底與河床淨高約2公尺,軌面高程亦低於兩側堤防。在颱風大雨時除嚴重影響林邊溪排水造成林邊鄉淹水外,為防大水自橋兩端缺口進入堤防內,必須關閉防水活動閘門造成南迴鐵路停駛。 臺灣鐵路管理局為改善林邊溪鐵路橋,於93年8月完成「屏東線林邊溪橋改建及林邊站高架工程綜合規劃」,建議將林邊段(含林邊溪橋及林邊站)約4公里一併採鐵路高架。 林邊溪橋經多次地方民意陳情及行政院蘇前院長貞昌95年5月21日巡視屏東鐵路建設時指示,落實地方需求將「林邊溪橋改善計畫」納入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」中優先辦理。 本局於95年8月整合臺鐵局規劃報告,提報「臺鐵林邊溪橋改建計畫」。 本計畫奉行政院95年11月15日院臺交字第0950052367號函核定辦理,並將本工程納入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」經費支應,另請工程會覈實審議本案水患治理及相關改善工程內容範圍及經費,陳報行政院核定後,由交通部及經濟部配合辦理。 行政院工程會於96年2月26日召開協商會議,決議林邊車站以南路段之橋梁工程所需之計畫經費,由經濟部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」專案項下支付,其餘由交通部「公務預算之軌道次類別」項下編列支應。 受物價基準調整、鐵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及臺鐵路線設計標準修正、林邊車站四股道調整為三股道、塭子第一排水幹線防洪需求提高、鐵路沿線兩側道路系統連通及「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」頒布等因素影響,辦理修正計畫,於99年7月13日奉行政院院臺交字第0990037843號函核定。 三、計畫概述: 林邊計畫範圍:約4.827公里。 計畫期程:5年7個月。 林邊計畫(含林邊高架車站)於101年1月10日啟用,並於101年2月29日拆除林邊溪臺鐵舊橋,堤岸復舊後並於101年4月9日正式交還屏東縣政府接管,整體林邊計畫於101年6月30日竣工。 工程施工期間遭遇八八風災,除造成自身工程災損需辦理搶修復舊外,並全力投入協助救災工作,深受當地居民及地方政府之肯定,救災有功人員並獲總統接見;災後用地的取得亦遭遇許多的困難,所幸在鐵工局與屏東縣政府、林邊鄉公所、各級民意代表及承包商的努力下,克服困難,提前於農曆年前啟用。 以前臺鐵屏東線及南迴線因颱風、豪雨期間林邊溪堤防閘門關閉停駛等問題將成為歷史,另林邊地區五處平交道阻隔交通、林邊地區水患問題及市容景觀等,均可大幅改善並提升經濟活動力。 四、執行成果及公共藝術: 為使民眾留下完美印象,爰拆除舊林邊車站及平面原有軌道等設施,並保留既有樹種、植栽,加強美化周邊環境景觀。 高架橋梁外觀以「石頭漆」加強美化,並具備有美觀、耐久、耐污、防水、輕質、安全等特性。 廣場延續周邊地貌紋理,以黃花風鈴木、水黃皮、鳳凰木為主要樹種,不同色系及開花季節,展現廣場風貌之多樣性。 以鋪面營造海浪意象,使歸魚(公共藝術)悠遊於大海。 |
|
公共藝術:歸魚 原設置理念:石斑魚與黑珍珠蓮霧是林邊鄉的兩大明星產業,石斑魚之街道座椅迴游其蓮霧樹下,相映成趣,讓林邊車站的廣場意象更具地方特質。 經當地民眾與臺鐵反應「蓮霧樹」落葉及落果甚多,廣場景觀維護管理不易且易滋生蟲蚊,故藝術家配合變更為細設公司建議之樹種(水黃皮、黃花風鈴木等)。 民眾參與活動-「歸魚」落成分享茶會 邀請林邊在地鄉親共同見證「歸魚」作品。 共享石斑魚餐,象徵團聚亦幫助產業經濟發展。 |
|
五、計畫效益 1.改善林邊溪水患 ─ 提高梁底高程,滿足水利需求 2.消除五處平交道 ─ 改善地區交通,降低交通事故 3.促進區域性發展─消除鐵路屏障、都市縫合,帶動沿線繁榮 4.鐵路運輸快捷化 ─ 改善路線線形,提高行車效率 六、結語: 臺鐵林邊溪橋改善計畫」,除了改善當地水患情形、降低颱風期間豪雨可能衍生之舊臺鐵營運風險、活絡區域發展等多項效益外,更美化了生活環境,且透過高架車站及公共藝術設置,提昇當地居民對美學的認知。 本局將秉持一貫「如質」、「如期」、「如度」的精神及態度 ,持續推動屏東地區各項鐵路建設專案,以達成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使命。 |
|
|
|
|
| 政風法令宣導-機關公務電腦遭駭客攻擊案例 |
|
|
機關公務電腦遭駭客攻擊案例 案例1: 某機關資安監控中心在100年2月下旬發現多起可疑的資安威脅事件,駭客攻擊手法疑似利用該機關張○的電子郵件帳號,將檔案壓縮並封包寄送至特定Gmail信箱。據瞭解,張員平時是在實體隔離電腦處理機敏業務,但須緊急以大量紙本輸出機敏業務資料時,因實體隔離電腦未配置專屬印表機,遂將機敏業務資料先存入隨身碟,再使用連結外網的公務電腦列印。沒想到卻遭駭客入侵該連網腦,作為攻擊跳板,導致張○的電子郵件帳號被盜用,並在不同的電腦上,將取得機敏資料寄送至同一免費電子郵件信箱(Gmail),而張○表示對於上情從未知悉,嗣該機關資訊單位立即備存張○郵件資料,並停用張○的電子郵件帳號。 案例2: 某機關組長李○負責機敏業務,該機關資訊室於99年3月間偵測發現其所使用的公務電腦屢遭外部IP侵入測試,意圖取得其公務電子郵件資料,資訊單位立即予以阻擋並反向查證IP位址,經查共有10組IP位址,分別來自國內、亞洲及歐洲各國,按李○擔任該機關簡任主管要職,並負責有關ECFA等重要業務,其公務電腦的資料多為重要決策及專案相關文件,若遭有心人士刻意盜取利用,影響甚鉅。該機關除已加強資訊安全宣導及進行公務電腦個人密碼更新作業外,另為避免發生類似情事,爰將相關可疑IP資料函請調查機關協助偵處。 案例3: 某中央部會首長辦公室專門委員陳○所使用的電腦,經資訊單位於99年8月派員進行例行檢查,發現有異常登錄情況,且該電腦硬碟部分機敏資料遺失,疑遭駭客入侵。案經循線查溯至該部業管單位承辦人的公務電腦是駭客入侵源頭,推測入侵原因係承辦人接收駭客所寄發夾帶後門程式的木馬郵件,該機關隨即關閉相關電腦管理者的登入權限,以防堵繼續擴散。按該部業管單位正在辦理兩岸經貿合作協商業務,與對岸接觸頻繁,議程聯繫多使用電子郵件,致不易區分是否為社交工程信件,若信件經不肖駭客仔細安排,則不易發覺。本案顯示承辦機敏業務同仁資安意識不足,除應加強宣導確實使用實體隔離電腦辦理機敏業務外,並適時告知相關案例及資安作業規範,以為警惕。 |
|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